一张在昆仑山脚下拍摄的谍照,让雷军和小米的第三款新车登上了热搜雷达。 2025年10月11日,雷军在社交媒体上
一张在昆仑山脚下拍摄的谍照,让雷军和小米的第三款新车登上了热搜雷达。 2025年10月11日,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位于新疆塔县昆仑山的“小米驭9”测试场地照片。从现场曝光的阵容来看,小米汽车高级顾问胡正男、副总裁张建辉、产品总经理余凯等关键人物都将到场,完美模拟了此前SU7、YU7发布前的高管管理流程。这种熟悉的操作模式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:期待已久的小米第三款机型已经正式进入开发的最后阶段,处于公开亮相前的最后冲刺阶段。据了解,与Su7和Yu7纯电动车型不同,小米Yu9是一款六座加长SUV,与完美L9和文杰M9直接竞争。我认为雷军推出大型六座SU的举动背后至少有三个信号五、第一个信号是小米将从“年轻人市场”全面进军“家庭汽车腹地”。前两款车SU7是一款纯电动轿跑车,YU7是一款运动SUV。它们都是针对追求驾驶乐趣的年轻人。订单数据非常气愤——SU7当天销量近9万辆,Yu7一小时销量28.9万辆,牢牢确立了自己“年轻人第一台好车”的地位。但雷军显然并不满足。此时的YU9直接换成了方方正正的“方盒子”造型,大六座延伸了即将推出的SUV的续航里程,显然是想接手中产家庭的生意。要知道,今年上半年,六座车型占据了中大型SUV销量的70%以上。二孩家庭对大空间的需求强烈,而这个市场一直是理想和文杰的领地。全新理想L9车型有溶胶d近40万,文杰M9也牢牢掌握了技术族的用户。小米此举就是想把蛋糕切到别人的地盘上。第二个信号是,小米已经明白了自己的“跨界玩法”,其速度和准确性都让业界担忧。相比造车举步维艰的苹果库克和失败的恒大许家印,雷军堪称跨界制造的“天选之子”。从SU7到YU9,他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从个人用车到家用车的布局模式。这种“网速”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。更重要的是,YU9的参数都是针对竞品的缺点——拓展的路线只是击中了家庭用户“续航无忧”的痛点。 400公里的纯电续航和1500公里的综合续航,直接留下了完美的L9和文杰M9。 “准确度“进攻”工作与小米做手机时“用性价比突破行业底线”的逻辑如出一辙,先以大众产品站稳脚跟,然后针对主流市场推出“参数碾压”的产品,老玩家根本来不及反应。第三个信号是新能源市场的“技术路之战”即将发生变化,延伸范围已成为战场。 始终押注于纯电动汽车。 SU7和YU7都是纯电动车型,但这次YU9肯定选择了扩大的车型范围,并刻意保留了排气管设计。显然,它发现“家庭用户关心电池寿命安全”。加上节目《爸爸车》就成了金字招牌,文杰也以加长车型打开了市场。现在小米也加入了这场战斗,表明增程机型不再是“过渡性的” 技术”,而是真正的“技术”尤其是对于三四线城市和经常长途出行的家庭来说,方便加油、充电的增程车型比纯电动汽车更实用。小米的转型确实是看透了不同用户群体的真实需求,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技术路线。当然,YU9的曝光也揭示了行业的主要趋势:没有永久的“护城河”,只有永恒的“护城河”。 无法维持的“反应速度”。理想依靠六座SUV多年,才被牢牢贴上“家庭用车”的标签;华为凭借技术支撑在行业站稳了脚跟,而小米一进入市场就凭借“热销基因”和“参数优势”直接被搅局。正如小米手机夺回功能机市场一样 那么,最好使用“准确”的组合“用户需求定位+强大的产品能力”,无论进入哪个领域。这次进军家庭用车市场,很可能会恢复原来稳定的竞争格局。毕竟有小米的用户基础。只要YU9定价合适,原本在理想和界限中挣扎的家庭用户很可能会转身尝试这个“新玩家”。雷军的伟大之处从来不是跟风做产品,而是精准地做产品。 击中下一个市场趋势。从个人到家庭,从纯电动到混合动力,小米每一步都遵循用户需求。汽车市场已经不再是“造一辆好车然后卖掉”的时代。小米的“快速迭代、精准定位”的策略是最终的经验法则。毕竟用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,谁能跟上步伐,谁就能笑到最后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的话,包括照片或视频)已上传由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发布。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